秦皇島日報 記者 張玫 通訊員 崔楚熙
近年來,北戴河區積極探索具有區域特點、時代特征的社會治理模式,持續深化矛盾糾紛“大調解”、基層治理“大網格”、共建力量“大融合”體系建設,實現了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、全天候、零距離。
北戴河區“草根宣講團”多種形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。
高位統籌,增強踐行初心“執行力”
“垃圾分類投放,就能做到變廢為寶,資源再利用?!薄坝龅接H戚朋友有急事需要匯款轉賬的,一定要聯系本人確定真假?!比涨?,北戴河區西山街道結合黨員“雙報到”開展科普宣傳進小區活動,通過發放宣傳手冊、現場講解、懸掛橫幅等方式,向過往群眾宣傳環境保護、垃圾分類、食品安全、電信詐騙等相關知識,吸引了不少居民駐足。西山街道五個社區現已通過“雙報到”平臺累計發布文明祭掃宣傳、重陽節敬老、青少年科普、美化家園等黨員活動117次、單位活動34次,在職黨員開展自主服務達4517人次。
西山街道安居社區“雙報到”——防災減災宣傳。
據了解,北戴河區不斷完善組織領導體系,明晰治理主體、責任、任務、措施、步驟,區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平安建設、社會治理工作匯報,進一步壓實鎮街屬地責任、主要領導第一責任、政法委員直接責任、轄區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和行業部門協同責任,著力構建聚力攻堅、齊抓共建、責任明晰的整體推進治理格局。
北戴河區積極推動政府由“劃槳人”向“掌舵人”轉變。制定原則性意見,不斷強化鎮街、村居便民服務的承接主體;建立鎮街、村居黨員干部包聯網格、走訪群眾制度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;不斷深化“雙報到”工作,推動3000余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常態化下沉社區,切實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。
截至目前,北戴河區已先后下放各類權限190余項,投資122萬元建設行政綜合服務中心5個、服務站55個,67臺自助終端設備延伸至村居,實現了鄉村兩級認領的1858項服務事項100%網上可辦;完成61條道路10725個城市基礎部件和7類城市管理有關事項的確權工作,推動城市管理有章可循,責權清晰。
蔡各莊村設置的自助終端設備。
多元參與,增強共治共享“源動力”
“自從咱們社區引入這個‘福分’,我已經攢了200分了,真沒想到平時參加一下活動、撿撿垃圾就能換這么多實用的東西,以后我得更積極一點?!痹跂|山街道“福分”兌換超市,居民蘇亞平兌換了一個菜板和一塊香皂,她一邊查看自己的福分,一邊高興地和老姐妹計劃接下來要參加什么活動。
今年以來,北戴河區完善“福分”評價體系,采取“居民自治+積分”方式,組織居民參與基層黨建、平安建設和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,把一些法律管不到、道德管不好的“治理死角”納入基層治理,以此引領全社會力量深度參與。
東山街道“福分”評議小組成員審核、評議居民個人文明信息。
此外,北戴河區積極推動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,充分依托工會、婦聯、團委、工商聯、法學會等各類群團及327家駐區休療養院、部隊、高校和規模企業,共同參與環境整治、文明交通、服務居民、矛盾糾紛調解等各項工作,實現了基層治理工作由“向上對口”轉變為“向下對接”。
在嚴格監管的基礎上,北戴河區引入大型物業公司,將全區所有城鎮小區納入規范管理。與此同時,制定城市管理權屬責任清單,深化城市管理“721”工作法,重點解決模糊地帶權屬責任不清的問題,推動城市管理有章可循,責權清晰。
西山街道“雙報到”——社區黨員入戶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。
多管齊下,增強基層治理“支撐力”
“人人都說黨的好,咱的日子改善了。緊跟偉大共產黨,幸福生活萬年長……”在西山街道英才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內,68歲的張利民在聲聲快板中歌頌著新生活。作為北戴河區“草根宣講團”的一員,張利民平時愛看新聞、讀報紙,黨的方針政策、國家的重大事件,他都認真記錄下來,一遍遍學習領會后再創作快板唱詞,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傳達給群眾。
依托理論宣講基地,打造“理響”北戴河宣講品牌,是北戴河區強化德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。近年來,北戴河區持續開展“道德模范”“身邊好人”“最美北戴河人”“為北戴河添光彩”“文明誠信經營戶”等評選活動,培育文明理念,引領文明風尚。
社區居民到“福分”超市挑選心儀的物品。
為切實推進基層治理走深走實,北戴河區堅持多點發力,精管善治。
在強化法治保障方面,依托“一村一輔警、一調解員、一法治委員、一法律顧問、一心理咨詢師”為一體的多元法律服務體系,推進法律服務惠民再升級;建立完善家事糾紛調解前置機制和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試點,開展“無訟村居”創建,規范“網上信訪之家”;深化拓展“黨建工作聯做、社區資源聯享、公益事業聯辦、服務難題聯解、精神文明聯創、社區治安聯防”六聯工作法。
在強化科技賦能方面,依托數字化信息化平臺服務市場主體、服務游客居民,建立持續更新的“全要素數據庫”,打造鮮活的智慧應用生態,提升社會治理的智慧內涵和總體效能;依托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,打通縱向聯動、橫跨縣區的鏈接渠道,實現黨務政務“一網通辦”、民生實事“一網通管”、群眾急難“一網打盡”。
編輯:郭小溪
責編:劉福慶
監審:王勍